壺腹癌 - 兒童文學作家幸佳慧壺腹癌病逝 此病成因不明 若出現這3種症狀須警覺
長年關注兒童人權的兒童文學作家幸佳慧,日前提前獲頒第43屆金鼎獎特別貢獻獎。因為幸佳慧罹患壺腹癌,並曾在Facebook寫下「主治醫師說我可能領不到金鼎獎」。
「壺腹癌」並不常見,多數人對它也很陌生。但對醫生來說,壺腹癌不算太棘手的疾病,雖然手術較複雜,但因容易被早期診斷出來,通常預後都不錯,5年存活率也可達3~6成。
黃疸是壺腹癌的症狀之一,可能出現皮膚和眼白變黃、小便顏色變深、糞便顏色灰白。
台北榮民總醫院肝膽腸胃科教授吳俊穎解釋,壺腹位在膽管和胰管相會進入十二指腸的交界處,當膽管進入十二指腸的括約肌長出腫瘤,就是壺腹癌。它的位置和手術都比較特殊。
所幸壺腹癌的腫瘤大約在2公分以下,堵住膽管或胰管一點點,就會出現明顯症狀,相較於膽管癌或胰臟癌發現時通常已是3~5公分,要來得早,手術預後也較佳。
不過,如果腫瘤生長的方向是往周邊擴散、堵塞現象不嚴重,還是有可能因為症狀不明顯而疏於及早就醫、檢查,導致發現時已經是末期。(推薦閱讀:任天堂社長癌逝 膽管癌無症狀又難發現)
壺腹癌可能會發燒、上腹痛;甚至胰管也被堵塞,少部分患者可能併發胰臟炎,出現腹痛、噁心、想吐等症狀。
假使已進入末期、手術已經無法將腫瘤清除乾淨,則可接受化療,或者考慮進行緩和性地開刀,將阻塞部位接通,也可放支架撐開膽管,再者也可經皮膚引流膽汁,目的都是減少膽汁淤積、引發感染,吳俊穎說。
壺腹癌的成因不明,但以周邊的膽管來說,過去有研究認為,醃漬食物、高動物性脂肪、糖尿病、抽菸都可能提高臟發炎的機會,增加胰臟癌風險。
比較麻煩的是,目前醫界對壺腹癌的成因還不清楚,多半只能從相關連性的膽管癌及胰臟癌中,推測可能原因。
吳俊穎表示,以廣義的膽管癌來說,部分教科書和文獻認為,B肝、C肝、膽管曾經發炎或感染寄生蟲,都可能增加罹患膽管癌的機會,但畢竟膽管癌患者不多,缺乏大規模研究,壺腹癌的相關研究更是少之又少。
兒童作家幸佳慧因壺腹癌病逝。醫師表示,壺腹癌是罕見癌症,若腫瘤阻塞膽管或胰管可望及早發現,但若往周邊擴散則較難察覺,提醒出現肚子痛、黃疸、發燒等症狀應提高警覺。
吳俊穎解釋,「壺腹」位在膽管、胰管、十二指腸的交界處,當膽管進入十二指腸的括約肌長出腫瘤,就是所謂壺腹癌。
他說,正因壺腹位處「交通要塞」,一旦長出腫瘤就會阻塞膽管和胰管,造成膽汁淤積無法流入十二指腸而出現黃疸症狀,像是皮膚變黃、眼白變黃、小便顏色變深、糞便顏色灰白等症狀,也可能造成發燒、感染等症狀。
吳俊穎說,一般長在壺腹的腫瘤僅0.5至1公分就可能造成「交通阻塞」,出現黃疸等明顯症狀,可望提早發現,目前手術技術都相當成熟,預後也很不錯。
不過,若是壺腹腫瘤生長方向是往周邊擴散,則不容易有症狀,發現時腫瘤通常已經長到2、3公分,轉移可能性較高,預後也較差,影響存活率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