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
2019-07-31

炮炸寒單爺 - 鹽水蜂炮 - 放天燈

 

 

 

 

 

炮炸寒單爺 - 鹽水蜂炮 - 放天燈

 

 

炮炸寒單爺(圖)

 

每年台灣元宵節除了各地舉辦的燈會,「北天燈、南烽炮、東寒單」的民俗活動更是熱鬧非凡。「炮炸寒單爺」原是清代流傳下來的民間廟會活動,是台東市最獨特的文化風情,不僅代表地方文化特色,更吸引了大量外來觀光人潮,被觀光局列為全國十二大元宵節慶典活動之一。關於「寒單爺」的傳說不一,但大多認為寒單即「玄壇元帥」,俗稱武財神,相傳是商朝的武官「趙公明」,死後在天界專司財庫,與生前四位部屬合稱「五路財神」。

但也有傳說寒單爺本是台東當地流氓,在地方上欺壓善良、無惡不作,某年元宵,鄉民計誘寒單喝酒,將其灌醉後再以鞭炮炸死,於是相傳至今,每逢寒單爺出巡時,商家無不備足鞭炮,大肆轟炸以洩怨氣。還有一說寒單爺生性怕冷,天寒時即心痛,因此,當寒單爺出巡時,信眾皆以火炮為財神爺驅寒取暖,故有「寒單爺」的稱謂。寒單爺又有「流氓財神」之說,相傳有一位財神,在過年時,僅著一條紅短褲,赤裸著上身,沿家挨戶表演討賞,商家若不賞錢,就死纏著不走,起初街上的商家均不堪其擾,紛紛拿出鞭炮轟炸這位財神爺,結果財神爺不怕炸,愈轟還玩得愈起勁,而這條商街的生意,也愈來愈旺,炸流氓財神的活動,就這樣流傳下來。

台東「炮炸寒單爺」的儀式十分特別,是將寒單爺的神像綁在特製的籐椅上方,俗稱軟轎,椅腳穿過兩根長竹竿,再由四名彪形轎夫抬著真人妝扮的寒單爺。赤膊裸身的寒單爺,只著一條紅色短褲,頭上包裹紅布巾,用以保護頭髮和耳朵,手拿一把榕樹枝葉,主要是保護眼睛及便於把鞭炮擋下,站在轎上的寒單爺胸前掛著天師印,威風凜凜,等鞭炮從四方凌空而來,頓時火光四色、震天價響,寒單爺只靠著手上的榕葉扇,抵抗不斷投擲而來的炮火,一般商家相信,如果鞭炮炸得越旺,那一年的財運也就越旺。

參加扮演寒單爺者,因要上陣接受鞭炮轟炸,需具備足夠的神勇膽識,再加上寒單是流氓神,因此大多是由黑道兄弟扮演,常見一身都是刺龍刺鳳,兄弟上轎時,誰都不敢說沒有神明附靈,所憑藉的絕對是一股勇氣、氣魄和毅力。寒單爺神秘的民俗色彩與傳說,不管他是知錯能改的浪子,還是庇祐民間的武財神,也算是教化善民的好題材,所以寒單爺能與北天燈、南蜂炮齊名,成為台灣的重大傳統民俗活動。

 

鹽水蜂炮(圖)


鹽水蜂炮是台灣元宵節時著名的地方民俗活動,地點在台南市的鹽水區,所謂蜂炮是指許多沖天炮組成的大型發炮台,點燃時萬炮齊發,有如蜂群傾巢而出,故稱「蜂炮」。

蜂炮的活動可能起於清光緒11年,鹽水區上感染瘟疫流行,居民基於民間習俗,向當地的「關聖帝君」(關公)祈求平安,並依占卜結果,在元宵節晚上,請出廟中的周倉爺做開路,關聖帝君殿後,一路燃放炮竹,繞鎮一晚,後來遂演變為一個傳統,起初全鎮各村都在元宵節前後為時三天燃放炮竹,後來逐漸改為各村輪流放炮竹的形式。

 

 

放天燈(圖)

 

天燈亦稱孔明燈,相傳為三國時期諸葛亮的發明,也被公認為熱氣球的始祖,起初是為了傳遞訊息之用,但目前通常則被當成節慶祈福許願的工具。

孔明燈相傳源自四川平樂古鎮,三國時期,此鎮仍為軍事重地,諸葛亮當時被司馬懿困於平陽,諸葛亮算準風向,製成紙燈籠繫上求救信息放上天空,最終得以脫險。宋時此鎮更以造紙聞名,後人為紀念諸葛亮,放孔明燈漸變成節慶儀式。現今,孔明燈更常用於祝福。這是一個象徵收穫的成功和幸福每一年。

寒單爺的俗世來歷說法不一,常見指其原為商朝武將,本名趙公明,周武王討伐殷商時陣亡,羽化後在天界專司財庫,為五路財神中的中路財神。傳說寒單爺畏寒,因此人們朝神轎扔擲鞭炮,為其驅寒送暖。

臺東炸寒單爺的儀式,是由真人扮演出巡的「肉身寒單」,站立在俗稱「軟轎」的籐椅上,由4名轎夫抬著在大街小巷中逡巡,沿街信眾與店家紛紛點燃鞭炮或將鞭炮繫於竹竿上,朝向寒單爺身上「轟炸」。一般擔任寒單爺的人會以花臉扮相,上身赤裸,僅在頭上裹紅布巾,下身穿著紅色短褲,一手執榕葉護體,以驅散流竄的炮竹。民間傳言鞭炮炸得越旺,當年的財氣運勢也就越旺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